众所周知,国产系统的发展是“核高基”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,但这么多年以来,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却真的不太如人意。
按照Gartner发布的数据,到2019年8月份,国内PC市场,微软 Windows 的市占率 87.66%,苹果 OSX 的市占率为 7.09%,合计为 94.75%,国产系统的份额可以忽略。
那么是国产厂商们不努力么,其实并不是的,2001年,联想、国防科大、浪潮、中软公司、民族恒星公司就合作研制了国内第一款商业闭源操作系统——银河麒麟操作系统(Kylin OS),算是打响了国产操作系统的第一枪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之后,国内还出现了各种国产操作系统,大家熟悉的有威科乐恩Linux、起点操作系统、共创Linux、思普、中科方德桌面、普华Linux、中兴新支点、深度linux等多个国产操作系统方案。
那为何这些系统都发展不起来呢?尤其做为第一款国内的商业系统,理因得到大力的发展,那为何现在却没有消息了?其实我们可以仔细的分析一下这款银河麒麟系统。
这款麒麟系统,是借鉴了 Linux、FreeBSD、Mach和 K42 等操作系统内核技术,兼顾宏内核和微内核结构的优点,自主设计了层次式内核结构,并采用XWindow作为系统的基本图形环境,支持Gnome或KDE桌面环境,设计了Windows风格的桌面环境和控制面板。
在这当时来讲,是相当的先进的,并且操作起来也非常友好的,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,当时这款系统自称为拥有“自主知识产权”的国产系统,就是这个所谓的“自主知识产权”害了这款系统。
因为在2006年,大家发现这款系统的内核与FreeBSD在源代码上比较相似,于是大家说其做假,明明不是自主的,偏偏说是自主的系统。
本来FreeBSD是完全免费开源的,别人修改并使用其源代码,是没有问题的,但基于它来修改,却表示是自主的,就成了这款系统的污点。
并且大家对后续的一些基于linux、BSD等等修改的系统都表示是假国产系统,只是披了个马甲。
于是这款系统后面受的争议非常大,联想、国防科大们只有放弃这款系统,不再做后续的开发与完善了,真的是非常可惜的,要是当时不说是自主的,就承认是基于BSD修改,可能发展潜力很大,毕竟当时真的很先进的。
后来在2010年,民用的中标linux和国防科大的这款麒麟系统合并,使用“中标麒麟”的品牌,并基于linux开发民用军用系统,原本的麒麟也就不再对外使用和推广了。